大蟋蟀在花生上发生危害的特点是什么?如何防治? (1)形态特征:大蟋蟀俗称大土狗、大头蟋蟀等。 ①成虫,体长41毫米左右,宽13毫米,体黄、棕、黑褐色。复眼之间具“Y”形浅沟。前胸发达,有明显纵沟,两侧具桃色块斑,色较浅。雌虫前翅翅脉多纵行呈网状交叉,无横脉,不发声,腹部末端有产卵管。雄虫前翅肘脉形成粗糙挫状,两翅摩擦振动时能发声。 ②卵,两端钝圆,长肾形,长约4毫米,宽约1.4毫米。卵壳光滑,微透明,初产青灰色,后变土黄色,孵化前变淡黄色。 ③若虫,蜕10次皮,共11龄。7龄前若虫无翅芽。末龄幼虫黑褐色,腹面蜡黄色,体长35毫米左右。 (2)发生规律:大蟋蟀一般1年发生1代。以若虫在土洞中越冬。第M年3~5月间出土活动,危害花生幼苗。6月上旬羽化为成虫,7~8月间成虫白天交尾,9月中旬为产卵盛期,9月后成虫陆续死去。11月中、下旬若虫开始越冬。 (3)防治措施: ①毒饵诱杀。用50%辛硫磷可湿性粉剂1份,与炒香的米糠5份,拌匀后,再加适量的水调成毒饵,制成黄豆大小的颗粒,傍晚时撒入穴洞的附近,虫夜间出洞,取食后中毒。 ②冬耕除虫。秋季花生收后,进行1~2次犁地、耙地,把越冬幼虫翻于地上冻死或被乌吃掉。 |
桂公网安备 45010702000689号|桂ICP备14001967号-1|栽培技术|免责声明:本站内容由网友供稿,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种植技术|农药价格|肥料价格|养鱼技术|茶叶知识|种地网
GMT+8, 2024-11-23 05:47 , Processed in 0.03619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