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冬季大棚生产中,由于存在着种植单一、复种指数及立体空间得不到合理利用等原因,影响了冬暖式大棚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而食用菌冬季生产则需要增温保湿,单纯养殖成本高。为此,我们根据绿色植物与菌类异养生长的规律及特点,总结出了黄瓜与食用菌立体栽培模式,提高了大棚经济效益。现介绍如下:
一、黄瓜与食用菌立体间作模式:
冬暖式大棚面积为666平方米,在冬暖式大棚内,以后立柱为界线,把大棚分为:立柱以南为黄瓜与食用菌间作区,立柱以北为菌墙立体栽培区。黄瓜一般于10月上旬播种培育嫁接苗,11月中旬开始定植,采用宽窄行起垄种植,宽行80厘米,窄行50厘米,株距25厘米,当黄瓜定植后,将发满菌丝的平菇、鸡腿菇、阿魏菇等菌袋,栽培到黄瓜的窄行内,每畦排放30袋左右,总投料量3000公斤。后立柱以北的空间,将发满菌丝的菌袋顺后墙排成东西走向的梯形墙,墙的高度在1米左右,可排放菌袋5000袋,总投料5000公斤左右。
二、主要技术措施:
调控适宜的温度:黄瓜生长适宜温度为10℃~28℃,平菇为4℃~25℃,冬季大棚温差有利于黄瓜与食用菌的生长发育,在菇蕾形成期,当大棚中午温度超过25℃时,白天可在菌袋上面覆盖黑膜,以免温度过高及光线过强,影响菇蕾的发生。
光线的调节:黄瓜叶利用光进行光合作用,而食用菌为异养微生物需要三分阳七分阴的荫蔽环境。随着黄瓜叶逐渐长大有一定的散射光,可以满足菇体对光线的需要。立柱以北区域可东西向拉上折光率在70%的遮阳网或黑膜。
空气调节:黄瓜与食用菌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氧气,黄瓜叶能利用食用菌放出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积累有机多糖,而食用菌可以利用一部分黄瓜叶气孔放出的氧气。在氧气供应方面,除二者有互补优势外,大棚在中午气温高时,要把顶膜拉开缝隙通风,大棚底部通风孔打开前面通风*,以满足二者对氧气的需要。
湿度调节:黄瓜若长期在湿度超过95%以上的环境中,会产生霜霉病、白粉病等。而食用菌在菇体生长过程中湿度调节应在90%以上,所以两者要相互照顾,不要顾此失彼。为了减少棚内病害的发生,在给菇体补水时尽量补充用药物处理过的消毒水,以达到灭菌灭虫的目的。
三、经济效益及增产效果:
黄瓜与食用菌在同一棚内立体栽培,实现了植物与微生物不同物种之间的光合作用与异养呼吸的互补作用。特别是食用菌吸收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给黄瓜进行光合作用及有机物的积累提供了原料,可使大棚黄瓜产量达到8000公斤左右,而食用菌的转化率可提高50%~20%,使大棚经济效益翻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