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地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黄瓜侧面劈接方法简介

2020-11-3 00:09| 发布者: 种地网| 查看: 541| 评论: 0

摘要:   黄瓜嫁接的方法比较多。目前生产上普遍应用的有靠接法,切接法和插接法,据笔者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和调查,总结出黄瓜劈接法嫁接育苗技术,该法具方法简单,易掌握,成活率高,接口高,病菌不易从接口侵入,便于 ...
黄瓜种植技术 

  黄瓜嫁接的方法比较多。目前生产上普遍应用的有靠接法,切接法和插接法,据笔者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和调查,总结出黄瓜劈接法嫁接育苗技术,该法具方法简单,易掌握,成活率高,接口高,病菌不易从接口侵入,便于移栽管理等特点,同时还对嫁接苗龄要求不太严格,便于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1材料和方法

  1.1幼苗准备和嫁接时期黑籽南瓜比黄瓜早播种一周左右,黄瓜生长出*片真叶,南瓜从*片真叶长到5mm大小开始至心叶长出以前均为嫁接适宜时期。

  1.2嫁接工具和材料准备刮须用双面刀片;嫁接夹;嫁接工作台和起苗铲;75%的医用酒精。

  1.3嫁接方法

  1.3.1砧木处理:用酒精浸过的锋利刀片将黑籽南瓜的生长顶点切掉,去掉腋芽,再留下顶点以下部分,使其呈平台状。然后自上而下轻轻切开长约1cm的刀口,使切口与子叶水平线呈45℃角。

  1.3.2接穗处理:选择生长健壮无病害的黄瓜,切掉根部,以约30°角度双面斜削成约0.8cm长楔状。

  1.3.3嫁接方法:用左手食指和拇指轻捏砧木子叶节部位,右手食指和母指轻拿处理好的接穗插入切口内,使砧木和接穗的楔状组织紧密接合,子叶呈平行方向,立即用嫁接夹固定,并置入事先准备好的小拱棚内。

  2嫁接苗的管理

  嫁接后一般24小时内便可形成愈伤组织,10天内是嫁接伤口的愈合期,两周左右即可开始正常生长。嫁接成功与否除与嫁接技术有关外,加强对嫁接苗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的管理也至关重要。

  2.1湿度管理苗子嫁接要在相对密闭遮荫的场所进行,湿度不应小于90%,嫁接时随接随放入预先的小拱棚内,头3天每天喷3次水,以喷头向上,雾点自然下落为佳,以便棚内湿度达*,过3—5天可适当通风降温,谓之“炼苗”,同时使湿度保持90—95%。

  2.2温度管理嫁接3天内是形成愈伤组织和交错结合的关键时期,要创造*适宜的床温和光温,白天床温25℃左右,小拱棚内温度保持在25—28℃左右,夜间15—20℃。嫁接后3—4天开始通风,床温可降至20℃左右,棚内白天温度28℃左右,夜间15—20℃。定植前7天,床温可降到15℃左右,必要时采用双层薄膜覆盖或电热温床,以便控制温度的升降。

  2.3光照管理嫁接后前3天要用草帘、纸被、黑色薄膜等遮荫,防止棚内温度过高造成接穗失水过多而萎蔫,3天后早晚适当给散射光,逐日增大光照量练苗,10天以后视情况全部撤除遮荫物,练苗期间如遇叶面萎蔫时立即回荫补充水分,以便使叶片恢复正常。

  2.4综合管理

  2.4.1去除腋芽,嫁接后有些砧木萌发出新芽。个别嫁接时生长点和腋芽去的不彻底,要及时去掉,保证足够的养分、水分供应,以提高嫁接苗的成活率。

  2.4.2培育壮苗:嫁接苗成活后地温稳定在15℃以上,气温白天25℃—30℃,超过30℃开始放风,前半夜15℃—20℃,后半夜10—15℃。揭帘后可短时间内降至8℃—10℃,昼夜温差达15℃左右,保证足够的光照,以利于培育壮苗,为日后丰产奠定基础。

  3讨论

  黄瓜侧劈接嫁接法对砧木和接穗的苗龄要求宽,成活率高,嫁接速度快,省去了接穗断根的麻烦,和靠接法相比不存在“假活苗”,其*优点还在于接口高,便于田间定植管理,定植后接口不易产生不定根,土壤中的病菌不易从接口侵入,利于培育壮苗,定植后发苗快,生长旺盛,对于顶端插接断裂的砧木还可用侧面劈接法嫁接。从而提高了砧木的利用率,至于砧木和接穗的时间苗龄,常因育苗环境条件和适宜程度而异,生产中应以生物苗龄确定嫁接适宜时期为好。

  嫁接时要做到下刀准确而且一刀成功。黄瓜嫁接苗成活率的高低除与嫁接技术有关外,还与嫁接后的日常管理密切相关,具体管理措施要因地、因事、因条件而异,尤其注意嫁接苗棚湿度不足时,要用喷雾器使喷头向上雾点自然下落,切忌喷壶或喷雾器对准接口喷头,以免水滴流入接口造成“腐烂”从而影响嫁接效果。

黄瓜种植技术 
 

相关阅读

桂公网安备 45010702000689号|桂ICP备14001967号-1|栽培技术|免责声明:本站内容由网友供稿,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种植技术|农药价格|肥料价格|养鱼技术|茶叶知识|种地网

GMT+8, 2024-11-23 05:36 , Processed in 0.04060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